在汉字里,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。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,成语多为四字,也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,其中,四字成语尤其最多。今天,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,有关秀字的成语集锦。
秀 读音是xiù,部首是禾,笔画是7画,繁体字是秀,结构是上下结构,五行属金。
字义解释为:
◎ 植物吐穗开花,多指庄稼:秀穗。秀而不实(喻人很聪明,却未做出实际成绩)。苗而不秀(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)。
◎ 特别优异的,亦指特别优异的人:秀异。秀才。优秀。后起之秀。
◎ 美丽而不俗气:秀丽。秀劲。秀俊。秀拔(秀丽而挺拔)。清秀。秀外慧中(外貌俊美,内心聪明)。
◎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、官僚、富室子弟(称平民子弟为“郎”):不郎不秀(喻不成材或没出息)。
◎ 茂盛:佳木秀而繁荫。
含“秀”字的成语及解释:
后进之秀(hòu jìn zhī xiù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《宋书·张畅传》:“畅少与从兄敷、演、敬齐名,为后进之秀。” 用法:后进之秀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出类拔萃的人物。 成语释义为犹言后起之秀。
披林撷秀(pī lín xié xiù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唐·芮挺章《国秀集》序:“虽发词遣句,未协风骚,而披林撷秀,揭厉良多。” 用法:披林撷秀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 成语释义为犹言去粗存精。
黍油麦秀(shǔ yóu mài xiù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过殷故墟,见麦秀之蕲蕲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国。乃为《麦秀之歌》,曰:‘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亦载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 用法:黍油麦秀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哀伤亡国之辞。 成语释义为《尚书大传》卷二:“微子朝周,过殷故墟,见麦秀之蕲蕲兮……曰:此父母之国。乃为《麦秀之歌》,曰:‘麦秀渐渐兮,禾黍油油。彼狡童兮,不我好仇!’”按,《史记 宋微子世家》亦载此事,“微子”作“箕子”。后因以“黍油麦秀”为亡国之痛的感叹。
后来之秀(hòu lái zhī xiù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范豫章谓王荆州:‘卿风流俊望,真后来之秀。’王曰:‘不有此舅,焉有甥?’” 用法:后来之秀作宾语;指年轻人。 成语释义为秀:特别优秀的。后辈中的优秀人物。
秀才不出门,而知天下事(xiù cái bù chū mén,ér zhī tiān xià sh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;形式为:10字成语;出处来自于:鲁迅《谚语》:“古之秀才,自以为无所不晓,于是有‘秀才不出门,而知天下事’这自负的漫天大谎。” 用法:作宾语、分句;指学习的作用 成语释义为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
跟“秀”字有关的诗词有:
向来吟秀句,不觉已鸣鸦---《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(长簟迎风早)》韩翃 唐朝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---《终南望余雪》祖咏 唐朝
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---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李白 唐朝
千里稻花应秀色,五更桐叶最佳音---《苏秀道中》曾几 宋朝
是节东篱菊,纷披为谁秀---《九日寄岑参》杜甫 唐朝
含“秀”字的成语大全:
娟好静秀、丰肌秀骨、苗而不秀、神清骨秀、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
秀出班行、闺英闱秀、秀水明山、后起之秀、钟灵毓秀
成语,在大家生活里也是经常会被用到的,因此,对于成语的释义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识的,不然,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人嘲笑的。上面关于“秀”字的相关文章就到这里了,为大家介绍了含“秀”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