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字里,成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。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,成语多为四字,也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,当中,四字成语尤其最多。下面,我们就来认识一下,关于静字的成语大全。
静 读音是jìng,部首是青,笔画是14画,繁体字是靜,结构是左右结构,五行属金。
字义解释为:
◎ 停止的,与“动”相对:静止。静态。静物。平静。风平浪静。
◎ 没有声音:安静。寂静。僻静。冷静。肃静。静悄悄。静穆。静谧。静默。静观。静听。
◎ 安详,闲雅:静心。静坐。
◎ 古同“净”,清洁。
◎ 姓。
含“静”字的成语及解释:
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dàn bó yǐ míng zhì,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复句式成语;形式为:10字成语;出处来自于: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。” 用法:作宾语、分句;指人的修养 成语释义为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
静言庸违(jìng yán yōng wéi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静言庸违,象恭滔天。” 用法:静言庸违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 成语释义为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。犹言口是行非。
万籁俱静(wàn lài jù jìng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三卷:“漏二下,行踪已绝,万籁俱静。” 用法:万籁俱静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非常安静。 成语释义为籁:古代的一种箫,泛指声音;万籁:自然界的各种声音;静:安静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
清清静静(qīng qīng jìng jìng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ABB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我这一进去,他又赌气走了,不如咱们回去罢,让他两个清清静静的说一回。” 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十分清闲 成语释义为安安静静,不嘈杂
百动不如一静(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;形式为:6字成语;出处来自于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十四回:“你去了,我又寻思,百动不如一静的。” 用法:百动不如一静作宾语、定语;指以静制动。 成语释义为指多动不如静待有效。
跟“静”字有关的诗词有:
采菱人语隔秋烟,波静如横练---《平湖乐·采菱人语隔秋烟》王恽 唐朝
官河水静阑干暖,徙倚斜阳怨晚秋---《鹧鸪天·卫县道中有怀其人》史达祖 宋朝
茅檐人静,蓬窗灯暗,春晚连江风雨---《鹊桥仙·夜闻杜鹃》陆游 宋朝
雪洗虏尘静,风约楚云留---《水调歌头·和庞佑父》张孝祥 宋朝
鸟啼官路静,花发毁垣空---《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》张继 唐朝
含“静”字的成语大全:
平心静气、沉烽静柝、头脑冷静、虚一而静、鸦默鹊静
处静息迹、避嚣习静、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、仪静体闲、动静有常
成语,在我们平常生活中也是时时会被用到的,因此,关于成语的释义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的,不然,用错成语是会被其他人笑话的。上面关于“静”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儿了,为大家介绍了含“静”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,希望能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