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语言里,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。成语,众人皆说,成之于语,故成语,成语多为四字,也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,其中,四字成语尤为最多。下面,我们就来认识一下,带未字的成语都有什么。
未 读音是wèi,部首是木,笔画是5画,繁体字是未,结构是独体结构,五行属木。
字义解释为:
◎ 不,不曾,没有:未必。未曾(céng )。未来。未尝。未竟(没有完成的)。未及(a.没有来得及;b.没有达到)。
◎ 地支的第八位,属羊。
◎ 用于记时:未时(下午一点至三点)。
◎ 放在句末,表示疑问:“君除吏尽未?吾亦欲除吏”。
含“未”字的成语及解释:
防患未萌(fáng huàn wèi méng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清·黄彭年《代刘蓉函件》之一:“大局所关,防患未萌,当局必有远虑。” 用法:防患未萌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事前预防。 成语释义为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。
得未尝有(dé wèi cháng yǒu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宋·苏轼《与郭功甫书》之一:“昨辱宠临,久不闻语,殊出意表,盖所谓得未尝有也。” 用法:得未尝有作谓语;指前所未有。 成语释义为见“得未曾有”。
得未曾有(dé wèi céng yǒu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紧缩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唐 万齐融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:“阿宝塔之庄严,得未曾有。” 用法:得未曾有紧缩式;作谓语;指前所未有。 成语释义为从来没有过。
未老先衰(wèi lǎo xiān shuāi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唐 白居易《叹发落》诗:“多病多愁心自知,行年未老发先衰。” 用法:未老先衰复句式;作主语、谓语;含贬义。 成语释义为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。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。
兵未血刃(bīng wèi xuě rèn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主谓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》:“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,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,高适兵未血刃而罢。” 用法:兵未血刃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。 成语释义为犹兵不血刃。指战事顺利,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。
跟“未”字有关的诗词有:
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---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苏轼 宋朝
海阔山遥,未知何处是潇湘---《玉蝴蝶·望处雨收云断》柳永 宋朝
惟将终夜常开眼,报答平生未展眉---《遣悲怀三首·其三》元稹 唐朝
近寒食人家,相思未忘苹藻香---《寿楼春·寻春服感念》史达祖 宋朝
小姑织白纻,未解将人语---《湖边采莲妇》李白 唐朝
含“未”字的成语大全:
行而未成、雌雄未决、原封未动、壮志未酬、只知其一,未知其二
以防未然、九死未悔、未为不可、未可厚非、方滋未艾
成语,在大家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会被用到的,因而,对于成语的释义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些认识的,不然,用错成语是会被他人笑的。上面有关“未”字的相关知识就到这儿了,为大家介绍了含“未”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