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语言里,成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。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,成语多为四字,也有三字,五字甚至七字以上,其中,四字成语可以说是最多。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一下,含自字的成语集锦。
自 读音是zì,部首是自,笔画是6画,繁体字是自,结构是独体结构,五行属火。
字义解释为:
◎ 本人,己身:自己。自家。自身。自白。自满。自诩。自馁。自重(zhòng )。自尊。自谦。自觉(jué )。自疚。自学。自圆其说。自惭形秽。自强不息。
◎ 从,由:自从。自古以来。
◎ 当然:自然。自不待言。自生自灭。放任自流。
◎ 假如: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
含“自”字的成语及解释:
自出胸臆(zì chū xiōng y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清·汪琬《吴道贤诗小序》:“郭恕先、米元章之流,往往于绳墨之外,自出胸臆。” 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成语释义为臆:胸。出自自己心意。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、旨趣
汪洋自肆(wāng yáng zì s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联合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唐 柳宗元《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》:“凡为文,去藻饰之华靡,汪洋自肆,以适己为用。” 用法:汪洋自肆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气度或文章。 成语释义为汪洋:形容文章气势浑厚,义理深广。肆:放纵。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,豪放自如。
恬然自足(tián rán zì zú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《西湖佳话·孤山隐迹》:“故和靖能高卧孤山,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,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,诚甘心于隐,而非假借也。” 用法:恬然自足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。 成语释义为谓胸中恬淡,无处不感到满足。
自厝同异(zì cuò tóng y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ABCD式的成语;出处来自于:《宋书 沈攸之传》:“卿忘廉、蔺、寇、贾之事邪?吾本以济国活家,岂计彼此之升降。且我能下彼,彼必不能下我,共济艰难,岂可自厝同异。” 用法:自厝同异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成语释义为指自找矛盾,互相不和。
自留地(zì liú dì):是中性成语;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;形式为:3字成语;出处来自于:毛泽东《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》:“(5)社员的自留地应有多少;(6)社员的成份问题;等等。” 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口语 成语释义为在实行农业集体化以后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少量土地。比喻自己的私人空间
跟“自”字有关的诗词有:
叶落风不起,山空花自红---《妾薄命·为曾南丰作》陈师道 宋朝
红莲相倚浑如醉,白鸟无言定自愁---《鹧鸪天·鹅湖归病起作》辛弃疾 宋朝
南去北来徒自老,故人稀---《钓船归·绿净春深好染衣》贺铸 宋朝
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---《西施》罗隐 唐朝
一觞虽独尽,杯尽壶自倾---《饮酒·其四》陶渊明 魏晋
含“自”字的成语大全:
自我安慰、洁清自矢、自强不息、悲不自胜、自说自话
人生自古谁无死、神色自得、改过自新、泾渭自分、自出机轴
成语,在大家平常生活中也是时时会被用到的,因而,对于成语的释义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些认识的,不然,用不对成语是会被人笑的。以上有关“自”字的相关内容就到这儿了,为大家介绍了含“自”字的一些成语及诗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